实践感想

在全面脱贫的攻坚阶段,我们队伍在假期前往在今年达到脱贫摘帽标准,正式退出贫困县的河南息县,对我国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有了近距离的感知。

按照计划,我们在近一周的时间内走访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乡:杨店乡、关店乡和临河乡。各个乡的发展水平各异,也给我带来不同方面的感受。

我首先能体会到的是交通便利,从县城前往各个乡镇通有班车,无论是出发时从汽车站乘车,还是返程与司机联系了解末班车情况,都让我们感觉具有一定的效率,能够满足县乡人民来往的需要。在关店乡的汽车站牌,也注意到有“村村通”的班车信息,之后听到该乡的领导提及,只是所在时间有限,并未了解实际运营情况,但这些线路的推出反映出对人民日常出行需要的满足。同时,在路程中,能感到道路十分通畅,少有颠簸。直至深入乡内,道路状况保持良好。一反当年农村“无风香炉灰,有雨墨盒子”的土路泥路状态,不得不让我们赞叹不已,这是农村建设看得到的好处。道路对于个人意味着生活与便利,对于社会意味着发展与进步,相信这条条希望之路,定会引领全体老百姓走上康庄大道。

之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政府人员的工作状态。虽然早有耳闻基层干部事务繁重,但百闻不如一见,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基层干部的日常。感受到的情况是在前两年脱贫攻坚期,活多人少,大家都是连轴转,“白加黑”就是基层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。这不禁让我对如今的看到的成果肃然起敬,明白这些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背后都是基层干部久久为功的规划与推进。

时至今日,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,这些辛勤的工作者总结出经验方法,工作目标逐渐清晰,近期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。只是虽然内心的压力有所减少,干部仍是不能放松,时刻工作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,这种硬性规定,提升了基层工作的严肃性,客观促进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。但同时,我也希望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,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然深化每一位干部的心中,从而将工作的自由度逐步交给基层。这样既能够缓解基层工作繁重的现象,又可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自主性,结合基层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建设,加快地区发展的步伐。

此外,重要内容便是下乡进行实地调研的一些感触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,农村“空心化”现象也日趋明显。在对多户人家的走访中,显著的特征便是年轻人少见,多外出务工;家中老人抚养孩子,同时操持农活。这背后的问题是,乡村经济的振兴方式。不难发现的是,如今大部分农民的耕作方式仍以个人生产为主,仰仗年景如何,风调雨顺收成就好,倘如正逢今年旱情严重,抗旱不及就可能颗粒无收。因此,祖祖辈辈依赖的土地对于村民来说,并不易转变为致富工具,用脚投票的结果正是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,靠漂泊在外的打拼,撑起一个家庭。而同时具有戏剧化的冲突是,我们熟知新闻中重污染天气对企业的关停处置,而这件事投射在打工者的角度,意味的却是一天没有活计,没有收入。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,每个新闻大事件,都可能包含有小人物的辛酸。

我们可以看到,随着脱贫攻坚的工作不断推进,农村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。这些发展成果,正在惠及占全国人口四成以上的农村居民。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,总有敏锐的一部分人抓住机遇,收获事业与成就。只是,在学习宣传这些进步事迹的同时,我们也应当关照那些默默辛劳的村人,思考如何将成功的案例推广对接,让脱贫致富的春风吹遍华夏的广袤土地。

我们能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进步,我们能发现的也有实实在在的问题。鼓励进步、承认问题,我想这种态度才是解决问题、促进进步的不竭动力。社会的发展进步并不简单寄托于铿锵的口号与行之有效的方案,它更来自于老百姓挥汗如雨的个人奋斗,来自于基层工作者夙兴夜寐的务实肯干,来自于你我每一个人,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脚踏实地。“在其位谋其政,任其职尽其责”,这句古训,正是最好的诠释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我想应是秉承家国情怀,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,学以致用,在个人收获成长的同时,构成推进社会进步洪潮的涓涓细流!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