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业
还是感慨罗翔的讲解:柏拉图认为,每个职业都是有内在的价值。而虚无主义则认为,凡事只看结果。后者是不对的,否则,对话只会成为:
——你是干啥的?
——我是赚钱的!您呢?
——我也是赚钱的!
也就是,我们的社会标准应该是多样化的,而非谈及一切,都以钱为标杆。不过赤裸的现实是,钱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最主流的判断标准。
又譬如台湾的建筑系,鼓励学生到建筑事务所打工,功课可以不做,因为老师本身就是建筑事务所来的。学生已经加入到社会的赚钱行列中,没有一个制衡的力量。可是你去看看法国建筑系的学生,他很可能思考五十年以后法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建筑物,他不是关心当前商业的消费,他关心的是我能不能在建筑史上有所突破。
同样是欲望,法国建筑系的学生要的是名誉的、清高的渴望,而我们的学生却是想着如何在毕业前把钱赚饱。建筑系的学生如此,信息系的学生也是,他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设计一个程序,引导一场计算机革命,而不是赶快发展一种软件在光华商场里卖钱,或是毕业后要进入哪一家大公司当工程师。
物化
统称为左派思想的社会主义思想,在于平衡资本主义,它们提出的问题是:如何制衡人的物化?

物质虽然要发展,但人不能成为物的奴役,比如房奴、车奴。
好像连我们自己也要检讨了,我们为什么不支持这个人?我们知道他不和财团结合,多年来在街头做劳工运动,可是最后我们说,他是不可能当选的。
经济全球化,但此起彼伏的“黑天鹅”事件已经告诉我们逆全球化浪潮高涨。民族主义抬头,人们愈加在意自身利益的得失,而减少了对其他人类同胞疾苦的同情,这正是被物化的表现。
观点
- 我们没有办法期待操纵绞肉机(物化)的人,让绞肉机停止运转,这太一厢情愿了,商人有商人的立场,譬如说他手下有五万个工人要养,他能够不生产、不想办法刺激消费吗?
- 弱势也有可能变成拥有权力和财富的强势,知识分子要非常小心保持自己 的中立性和客观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