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在好友的推荐下,用喜马拉雅听本书。午饭间听,午睡前听,优点是利用时间,不费眼;缺点是细节错过无意回放,靠上下文理解覆盖,还要忍受商业广告的插播“我是xxx,转学来到xxx。对我而言,到哪里无所谓,反正都能学习。我的同桌,有一天递给我一个粉红色的信封……”
但总体讲小说是比较适合听书的。
背景
小说由阿道斯·赫胥黎著于何年,幻想科技发达的后世,使用福特纪年——以第一辆福特汽车上市的公元1908年做为福特元年。由人类孵化中心的主管带领实习学生参观中心引入场景,这个世界国没有国家概念,人类也无家庭的概念,所有人种由配额限定出生。完全相同意味着稳定,因此人工胚胎将细胞分裂应用到极致,每个受精卵在酒精等生物、化学、物理刺激后分裂孕育为同卵多生子。并且在孕育的过程中,在培养液中施以不同的诱导剂刺激分化为不同的人种,α、β、γ、ε由高等到低等,承担着维持世界运转必要的从高级到低级的工作。
人都是快乐的,至少他们都如此认为——在青少年时期,每个夜晚的睡梦中都有声音持续进行催眠,不同的“真理”陈述重复播放数遍,小说中的人物会无意识引用这些话来佐证观点。联想起高中的生物老师向我们分享育儿经:会在每天固定时间让儿子循环听录制的一句话“你将来要改变世界”,如同书中提到的理论和实验支撑,这种潜意识的刺激获许会演变为信念吧。
“不要把寻求快乐拖到明天”
而且,人们习惯及时满足,幼年时期的性游戏司空见惯,成年后没有婚姻家庭的束缚,所有人都自由选择、更换伴侣。游戏形式没有脱离以球为核心,科技发展使mass transit高度发达,私人飞机、洲际火箭让人自由穿梭至不同地区纵情欢娱,其实只是和周围所有人做同样的事情而已,与真正的自我无关。“你今天玩了什么?”“什么也没有玩”是最可怕的回答。
与之前和母亲的对话有些关联,问她过去与现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,其表示“以前心里会有特别想要的,现在的孩子们什么都能得到”。我想不必问定是当下这种物质丰富的社会更受欢迎,可今天当我再向她描述小说中的世界时,她表示“那活着就没意思了吧”。或许人类是不愿轻易放弃自己人性的所有权,即使快乐,也愿意清醒认知它的由来,而非简单靠一片“梭麻(音译)”消除10种抑郁情绪,步入云巅。但话说回来,当今仍有不少人依赖精神片剂致幻致乐,想必有轻易获得快乐的感受后并不能让人轻易戒除该途径,反正我不相信自己的毅力。
“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”
因为每个人种都具有不同的设定,他们的认知从初生便已被设定,完全服从当下的人种尊卑——可通过体形判断。身形矮小的电梯工适应其幽闭窄小的电梯厢,完全服从着麦克风中的指令上行下行,思考的广度被局限,平平的动作变化就可刺激面部表情微笑。然而,上等人种不必担心成为下等人的恐惧,毕竟“做为下等人也会庆幸自己并非α或β”。
所以,解决种族问题两种方案可觅,一是消除不平等,常见到人们的不懈努力与重重阻力,近日的“弗洛伊德”事件引爆美国可见一斑;二则是奴性教育,接受低人一等生来如此,这种行为总是显性或隐形发生着。就显性而言,历史课曾了解到日本当年在伪满洲国进行的奴化教育是一例,还有殖民者在南非推行的语言是只提供简单的交流需要是另一例。隐性则是在文化殖民的潜移默化中发生,究竟是文化交融还是文化入侵总是难辨,反应过激则有“闭目塞听”之嫌,过度维护又呈“慕洋犬”之态,这种非黑即白的判断标准是否也是思考退化的结果?故点到为止,不作延展。
语言的简化导致思考的退化。多年前在南非做项目时,和本地同事聊语言,说到南非被荷兰人殖民的时候,为了驯化奴性教本地人一种简化了的荷兰语,名词,形容词,副词都大幅度减少,只供沟通最迫切的需求,现在南非语里还有很多他们所谓的Baby Dutch。
来自 <迟斌的微博>
故事开始了
若所有人都安稳服从设定,则没有冲突,世界国运行安稳。然而小说高潮的核心是制造矛盾,主人公伯纳德(最初总是听成banana)便是一个“怪胎”。身为α+一员,却由于孕育时的意外错投入的酒精导致其身形矮小缺陷。与众不同总会造就性格敏感,也让他更愿深入思考、独立行动。
这种独特性吸引着瑟琳娜,愿意同他在一起,即使她还是会正常接受其他男性的邀请度假,让伯纳德感到心痛。而他们在一起约会时,伯纳德会提出只和她一起在山间漫步,这种非常规的娱乐形式使瑟琳娜难接受,而面对大海更让她感到莫名的恐惧。对于伯纳德惊世骇俗的言论“为什么不能自由”,她忙不迭表示自己不懂,这种不理智的举动想要隐藏的应当是对自己竟然懂的畏惧吧。一个真正合理的世界是无畏质疑与思考的,因此粗暴蛮横的否定往往意味着站不住脚的不攻自破。当我们不假思索去否定一件事时,想想是否背后是其他力量在作祟呢?
当前,伯纳德申请前往保留地展开研究,保留地应当与部落一般,仍然保留过去的风俗,那时的过去应当是此时的现在。当主管签完字注意到“保留地”字眼时,禁不住感慨一番往事,或许主管也曾拥有过或拥有着异于常人的思考,伯纳德会经历什么呢?
未完待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