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活十讲》——价值篇

有自信的人,充满富足的感觉,总是很安分地——

做自己

道德和人格

蒋勋说,学科分数低的同学会把时间放在了解人性上,这在当下或许有些失真,各色喧嚣,使人在物质中迷失,难得与智能推送,让人更加容易固化在已有的认知中。

但学科分数高的人鲜有时间了解人性,这句话看来仍不过时。书中提到的社会事件多指发生在台湾的恶行新闻——资优生犯罪,此类新闻在当今社会也见诸头条:北大牟xx事件。根据蒋的分析,这些资优生,其实对“罪”的本质不了解,或者说,对“罪”这一行为并无感知。

这个社会一直在制造这样一批“好学生”,他们本身也洋洋得意,因为一路走来都是被捧得高高的资优生,他们考到那么好的学校、科系,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有问题。

《生活十讲》P19

总看到这样一句话:学校过滤学渣,不过滤人渣。也就是说,主流价值并未把人格健全放到较高的位置,一个人成绩的光鲜已经可以掩盖他很多方面的缺憾,替换成绩的或许还有财富、颜值。PUA成为热词,难道不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?但更多人忽视了自身的问题,这个社会也默许了他们的所为。

知识分数越高的人,自己要特别小心。将来面对的生活难题,都不在分数里面。

自我剖析,这些问题在我身上也有所体现。我的性格有不足之处,容易急躁;也有因冲动而留下遗憾。更多的情况下,很多问题没有去解决,就被我抛却脑后。我也曾向他人吐露出自己的心声,但家人、朋友并未反应强烈,我也安慰自己无关紧要。

消费

在唯利是图的社会,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。

资本增殖需要扩大生产、寻求消费。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广告刺激不需要消费者的消费。现在的明星代言也是副产物吧——关注肖战事件,侧面了解到品牌方十分在意消费者对代言明星的好恶,延伸到淘宝客服的宣传口径,粉丝购买力也可见一斑。

多元

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,他们的自信,不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上。

欧洲等一些先进国家完成工业化较早,社会走向成熟

看到豆瓣中一个“我所观察到的他国教育”话题,有人这样描述:

身处芬兰,邻近有个十分富有的家庭。他们的孩子喜欢摆弄小汽车,每当儿子说出自己的梦想是卡车司机时,他的妈妈总是一副骄傲的神情……

网友见闻

如此种种,虽不能证明国外每个人都持这种想法,但这多少体现出了我们对于一些社会常情的不满:人越来越功利,也总会在意他人的看法。

让我感触颇深的地方是,我很少听到身边的人鼓励我在科研道路上有所成就,他们更多联想的是什么样的选择更有前途。或许前者看起来有些假大空吧,但最好还是常怀仰望星空的心态,不要忘了自己为何出发。

艺术

学校要给孩子最好的音乐、文学、电影,而这些,是不能考试的。

蒋勋在大学教授画画,他注意到我们曾忽视了人文和艺术的教育。近些年,大家开始重视,推行素质教育。他又不忘提醒: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,师资出现了断层。

这个或许在体育方面也适用吧,正如我们大力推广校园足球,刚提出时声势很大,人们也很有信心。随着时间推移也暴露出很多问题,因此教育其实是有一定连续性的过程,不只体现在一个人身上,也体现在一代与一代之间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